新闻 > 社区好贴 > 新闻详情

迪拜是远方,子女是故乡

发表时间:2021-07-06 11:09:55 作者:博牛用户 更多文章



我听人说,在澳洲,加拿大,意大利这种中国人移民拿绿卡比较多的地方。很多中国人都是在一起聚居的。但是,大家平时聊天,

就聊点家长里短,绝不会问家庭成员的工作情况。

他们形成了这样的默契,聊天气,聊孩子,聊教育,聊买菜做饭,但是不涉及到“您先生是干嘛的?您父母在国内是做什么的?”这样的问题,因为:

这个问题在那个群体中比较敏感。

所以我一直在想,在迪拜的中国人有没有什么禁忌?有没有什么不能聊的?思来想去,还真给胖哥想到了一个:

孩子的话题。


小J来迪拜10年了,早先在德拉的木须巴扎市场做销售,然后转战进入旅游行业,是胖哥的好兄弟。我俩没事经常在一块喝点。

有一天小J晚上6点给我打电话,约着一起喝点,但是当天他要21点才能下班。正好胖哥我在做饭,跟他说:我晚点,你早点,时间凑凑喝起来。

真正开喝的时候,已经是晚上10点钟了,就这么喝着聊着,

有点上头,我俩的眼神就开始朦胧起来。

胖哥的家属经常会把我的崽的照片和视频传到公共相册里,这样我在微信里就能看到。

我是个儿女心挺重的人,一天看不到孩子心里就不快活。正好喝着酒的功夫,软件提示有更新,胖哥我点进去,看到了儿子的最新的照片和视频。

看着,喝着,傻笑着,骄傲着,自豪着。然后喉头一紧,借着酒劲就开始啜泣,再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,眼泪簌簌的往下掉。

TMD,真想她们娘俩啊。

小J有个闺女,一开始看我哭,他还挺淡定,然后瞅着我哭着太伤心,可能情绪也能感染人,他也跟着哭起来。

凌晨四点,两个傻老爷们,在我家客厅抱头痛哭。


朋友老L是70后,家里有两个孩子。曾经在国内的县城也是呼风唤雨,无奈家道中落,靠着朋友的介绍去非洲讨生活,准备重新开始,东山再起。她离开的时候正好她的老婆怀上了老二,他走的时候和他老婆说:

生娃的时候我一定回来!

非洲的事情本来开展的挺顺利,但是没想到疫情突袭,一切都按了暂停键。如果硬挺,没收入不说,维持的成本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。也是因为在非洲遇到的困难,

生老二的时候老L没办法回国陪伴。

这是老L跟我说的理由,其实大家都不用点破,明眼人都能看出来,想回当然能回,但是,没赚到钱,哪有脸回去呢?!

他从非洲离开的时候,就像他去非洲的时候一样:

两手空空,一无所有。

到迪拜来的他,有一次喝酒的时候跟胖哥说,

到现在,他都没看过,也没抱过他们家的老二。只是在视频里聊天里看过他的崽。老L他妈跟他说,

孩子经常对着窗户发呆,看着窗户外面的陌生男人叫“爸爸”。

说到这,这个汉子也有点绷不住了,开始默默流泪。

然后随手拿袖子擦了一下说:

我一定要在迪拜把生意做起来,然后一定会衣锦还乡,给亏欠了很多的家人,朋友一个交待。



去年带一个朋友去德拉的刘一手火锅吃饭,当时去的时候已经是晚上的十点多了,然后吃到了将近12点多。老板给我们结账的时候,我看到老板娘抱着个襁褓里的婴儿在那哄睡觉。

其实这一幕也没啥,但是胖哥我就不能看这个,看着就觉得挺心酸的,二半夜的,夫妻俩为了看店服务客户,就只能把孩子一起带到店里。

包括我在国际城天天旺大新他们家吃饭,经常也能看到大新的那个可爱的闺女趴在桌子上在那写作业。

天天旺的灯光是那种暗灯设计,不是那种很明亮的,我经常还担心这别把人家闺女的眼睛看坏了。

有的时候店里忙起来的时候,大新跑到后厨弄菜,他老婆在前台收钱。小姑娘就只能跟门口的猫一起玩。



我们这边的这些活生生的人,他们可能是餐厅的老板,龙城里做贸易的老板,木须巴扎做批发的生意人,也有可能是某公司的销售,或者是开按摩院的大姐。

他们都在为生计辛勤奔波,努力活着。

他们的孩子,要么被父母带着跑来跑去,也基本没有完整的,电视上演的那种幸福的童年。

要么就是父母在迪拜打拼,孩子在老家成为了留守儿童。

前几天我看到一个新闻



一个广西柳州的15岁的孩子,拿着他爸的手机,连续18天去酒吧消费了28万人民币。

他父亲只是一个种桔子的农民,这是他的全部积蓄。

父亲白天收拾桔子去卖,晚上回家安排好晚饭后因为疲累很早就睡,小张就悄悄地拿着他爸的手机去酒吧当“富二代张公子”,然后在他爸醒来之前回到家里。

他知道了他爸的支付密码,也取消了所有的余额变动的提醒信息。

同在一个屋檐下的父子俩。

父亲每日奔波,精疲力尽。但是孩子却用一部智能手机连接着整个世界的光怪陆离。

更让我悲伤的是,这件事几乎无可避免。因为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,已经超出了他那个老实巴交父亲的一切认知了。

我看到有人问,为什么父亲不教育?为什么父亲不预防?

兵来将挡水来土掩,我知道你出什么牌我才能管上。两军对垒,你上坦克,我是出动步兵还是骑兵?这超出我的认知了。

上一辈人对这个社会的认知正在崩塌,在下一辈面前被碾成齑粉。


迪拜当然也有一些很优秀的家庭。之前我辅导过一群孩子文言文课,在登记信息的时候,一个小BOY拿的是美国护照,孩子的妈妈跟我说,老大是中国护照,老二是美国护照,我随口问了句:

那您和您先生现在的国籍是?人家回答:

我们正在考虑,好几个国家都可以,我们还没考虑好最后入哪个国籍。

你看看,你听听,这就是国籍自由的金字塔顶尖的人啊。这样的家庭:

从父母到孩子是整个家庭都优秀。

但这样的家庭有一个明显的特点,父母双方均受过高等教育,足迹遍布全球,什么都吃过见过,一方努力赚钱,另一方几乎全职照顾孩子,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孩子的身上,报大量的培训班,不一定是学科培训,有可能是高尔夫,马术,网球,舞蹈,美学之类的,接触的人群素质普遍较高。

非常狠的赚钱,超认真的生活,永远用自己的认知COVER掉孩子的认知。

但,如果父母的认知COVER不掉孩子的认知该怎么办?

就像上面的新闻里的老张和小张。

就像绝大部分中国的普通家庭,父母辛勤的工作,早出晚归。他们只在意生活中的鸡毛蒜皮,对于新出的软件,玩法,套路一无所知。而孩子的那台手机已经成为了他们的“引路人”,只是父母完全不清楚,会将他们的孩子领向何处。


有一个叫丁尚彪的上海男人,他在1989年6月飞往彼岸的日本,开始了求学创业之路。

在北海道的阿寒町,他和一众同胞为了未来努力学习,最后却不得不迫于生计逃离这里,成为一名非法滞留者。

在此期间,他的想法发生转变,眼见自己的学业无望,于是丁将全部心血花在女儿身上。拼尽全力打工,只为将女儿送往美国留学。15年的日本岁月,一家人天各一方,辛酸、喜悦、误会、理解,万般情感,言语难尽……

丁尚彪在日本的故事,被一个叫张丽玲的导演拍成了一部纪录片,名为:

《含泪活着》





为什么会取这个名字,是因为主人公丁尚彪在很多次难到极致,走投无路的时候,都不断的反复的对自己说:

活下去,再苦再难,含着眼泪也要活下去。

迪拜漂泊的人,能从这部片子里找到很多的共鸣。

我们经受的一切苦难,子女都是我们含泪活着的理由和力量的来源;我们奋斗的一切目的,都是为了我们的孩子能够有一个不再受苦受累的美好未来!

声明:本文由新闻源或入驻作者撰写,除博牛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博牛立场.
本文采纳自社区会员"就爱吃肉"的发表,点此进入原帖与作者讨论>>

博牛集团博牛社区博牛招聘广告合作加入我们手机版Archiver小黑屋站点统计投诉举报菠菜圈

重要聲明:本網站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,本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、完整性及立場等,不負任何法律責任。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,並非本網站之立場,用戶不應信賴內容,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。由於討論區是受到「即時留言」運作方式所規限,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即時留言,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,請聯絡我們。本站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留言,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。切勿撰寫粗言穢語、誹謗、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,敬請自律。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