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苗未到,变异先至——宿务疑现菲本土新冠变异菌株
2月18日星期四,菲律宾中央米沙鄢群岛卫生部门称,其基因鉴定中心(PGC)在宿雾市最近的新增新冠病毒感染案例中,发现了一些惊人的变化。
卫生部发言人兼首席病理学家罗雷彻(Mary Jean Loreche)博士,在新闻发布会上说,基因鉴定中心在宿雾市呈送的感染样品中,检测到两个基因“突变”,突变的菌株位置分别为E484K和N501Y。
罗雷彻说:“让专家感到不安的是,在总共50个样本中,有37个样本存在令人关注的突变,此外,有58%的样本(即50个样本中的29个),这两个菌株位置同时出现突变。”
目前,基因鉴定中心,已就这两个菌株位置的突变,与来自英国,马来西亚,南非等地的变异菌株进行比对,尚未发现两者之间有雷同或相似之处,也就是说,这种变异的来源渠道未明,与目前已知的若干种变异菌株,均不相同。
至于这种变异,是通过某种不被掌握的渠道传播到菲律宾,还是在菲律宾本土的LOCAL环境中发生变异,进行传播,目前当局还缺乏进一步的比对数据。
因此,米沙鄢地区卫生部门流行病学和监视部门负责人扎索拉(Junjie Zasola)博士,将这种变异菌株暂定为“菲律宾本土变异”,并指出,如果确认是本土发生的变异,那将是一个让病理专家高度关注的新情况。
引发病理专家高度关注的“本土变异”,与已知的外来变异相比,其在传播力度,感染强度,重疾率致死率等方面的数据,尚属空白,全世界都没有可以参考的数据。
扎索拉博士表示,这种本土变异,可能是宿务地区,第二次感染传播暴增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截止周四,区域流行病学和监视办公室,正在尽其所能与相关部门及国外的流行病研究同行协调,争取获得第一手分析数据。流行病学家说。
对于宿务地区的地方当局而言,则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,社会民生,人民健康等多方位平衡。
SO,在病理专家看来,焦虑不已的突变病毒,造成了不断增加的新增感染数据,但是地方政府部门仍不愿回到更严格的检疫水平(ECQ封城状态)。
请点击↓↓↓进入原帖与作者讨论>>